言归正传,在翻看本届篮球世界杯的技术统计时,球迷们可能会发现这份名单上有很多陌生的名字。比如这张场均得分榜上,从榜首的罗健儿到韦伯斯特,再到马哈茂多格鲁和弗图等等,说白了就是——场均得分前十。球员当中,我们球迷认识的球员可能不超过5人。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
首先,必须纠正的一件事是,仅仅因为中国球迷和朋友不认识这些球员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知名度低。因为“著名”和“不知名”是相对的。中国球迷对他们并不熟悉,但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却拥有很高的声誉。尼日利亚前锋奥科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所有中国球员中,他只认识姚明。易建联、郭艾伦、周琦等球员在中国本土球迷中很受欢迎,但在外国人中却不一定。
明确了这个前提之后,我们来分析一下原因。
FIBA的规则不同
首先,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规则的不同。世界上比较知名的联赛主要有NBA联赛、欧洲篮球联赛和CBA联赛。其中,欧洲篮球联赛采用FIBA规则,而CBA联赛除各季度外。 12分钟和FIBA规则没有太大区别,但是NBA联盟规则和FIBA有很大不同,包括干扰球、恶意犯规、暂停次数、犯规次数等。
毕竟NBA联盟仍然是篮球世界顶级的职业联赛,所以每届世界篮球系列赛都会有大量的NBA球员参加,而以美国为首的球队的球员就会无所适从根据国际篮联的规则。比如,在刚刚结束的篮球世界杯上,特纳因为不了解干扰球规则,从篮下干扰球门而被吹罚干扰。哈里斯在NBA被吹了“正常战术犯规”,并在淘汰赛中对阵法国队。关键发球被判无效等等……
当然,FIBA规则并没有三秒防守规则,这对于拥有出色中远投能力的球员来说非常友好。另外,唯一的受益者就是篮下吃饼的中心。不过,对于投篮能力差、喜欢持球突破的球员来说,在国际比赛中很可能会失败,因为对方的中锋往往会在三秒区内等待。如果有空间的话,对于这位热衷于突破的球员来说就更加困难了。
因此,沃克和米切尔两位队长虽然在本届世界杯上偶有亮点,但他们无法形成稳定有效统治力的真正原因就在这里。沃克受限于身材矮小,而米切尔又年轻又缺乏经验,两人的投篮都不是特别稳定。当他们在淘汰赛对阵法国队时,戈贝尔在内线受到干扰。对比一下:欧洲联赛的球员虽然没有NBA球员华丽,但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功扎实。
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有哪些?对于场上五个位置的各类球员来说,投篮、传球、控球都是基本功。对于那些基本功扎实的欧洲球员来说,保持稳定的中远距离射门不成问题。再加上FIBA三分线较短,这就是很多NBA角色球员能够在FIBA规则下大放异彩的根本原因。表现出色的包括马刺队的米尔斯、国王队的博格达诺维奇和太阳队的卢比奥等。
附:FIBA规则与NBA规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有些球星不想追求NBA
第二个原因是,并不是所有优秀的球员都热衷于在NBA打球。 NBA确实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篮球联赛,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内部竞争过于残酷。美国篮球人才储备丰富,使得本国本土球员很难分得一杯羹,能够在NBA打球。都是“万分之一”的精英,更何况是背井离乡打拼的外援呢?所以,很多球员其实都不愿意去NBA打球。
NBA内部残酷的竞争让很多角色球员都难以生存。除了队内地位的巨大差距之外,薪资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能够在其他联盟当核心老板、战术核心,拿到保障合同和高薪的球员,未必愿意去NBA当一名普通的饮水机守门员。当然,获得非保障合同这样的待遇更是不公平。同意。
当然,这只是其中因素之一。还有一个因素是,欧洲球员在NBA相处确实很难。对于巴西、西班牙这样的美国国家来说,在欧洲踢球和在美国踢球没有距离上的区别。然而,一些优秀的球员之所以没有选择NBA,除了上面提到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原因外,还有他们无法在NBA立足的原因。 NBA由于自身实力或者身体天赋有限。
欧洲联赛的球员非常注重基本功的练习,而且由于商业化程度不如NBA等因素,他们的主教练的权威实际上要大于核心球员。这也是欧洲联赛著名教练布拉特不习惯NBA的原因。的根本原因之一。再加上身体天赋上的这些差距,这些外援很难在NBA立足。除了CBA和NBA之外,中国球迷对欧洲联赛知之甚少,因此对很多其他联赛的明星球员并不熟悉。
赛会制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锦标赛制和联赛制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前者通常是不到一个月的短期赛制,从小组赛到淘汰赛,而后者几乎是从常规赛到季后赛的较长周期,往往至少半年。比赛形式。另外,职业联赛不仅有常规赛让球员找状态、季后赛真正检验实力,还有季前赛跑阵容、全明星赛娱乐放松等等。相比之下,下一篇——赛制考验的是现场状态。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了赛会制度的特点,而现场状态是一个无法量化的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短期内取得优异的业绩显然比长期取得优异的业绩更容易。在NBA中,一些不太出名的球员经常会获得月最佳、周最佳等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要让这些球员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是非常困难的。
考虑到赛制的比赛场次很少,状态出色的球员往往很容易保持状态。以世界杯为例,进入决赛并夺冠的西班牙队只打了八场比赛,其他比赛都没有进球。淘汰赛的球队比赛场次较少,这些球队的球员打的比赛也较少。得分前十的球员中有七人只打了五场比赛;参加奥运会的篮球队只有12支,参加的比赛场次也只有个位数。
另外,世界篮球系列赛更容易遇到实力差距巨大的弱队,这也是一个关键原因。虽然职业联赛中也有比赛,强弱差距很大,导致比分大,但相比实力悬殊更大的世界篮球系列赛,很多夺冠热门球队都有比分差距。遇到垫底球队时得分超过50分。 “狂胜”也是很有可能的。比如塞尔维亚队,小组赛就拿下30分、40分晋级。
根本原因在于,职业联赛的球员无论多么精挑细选,无论实力如何弱,至少都接近联盟的水平,或者说与平均水平相差不远。但在世界大赛中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各个国家队的实力并不均等。如果不是允许归化球员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平均”了各队的实力,恐怕分数会超过50分。将会有比现在更多的比赛丢失。
通常弱队都有很好的核心数据
另外,这张场均得分榜还有一个特点相信有球迷也发现了——很多得分高的球员都在弱队。得分王罗金雅所效力的韩国队在小组赛中被淘汰,韦伯斯特所效力的新西兰队也在小组赛中被淘汰。塔克和福图所效力的约旦队在本届世界杯上五场比赛均未能获胜。奥斯曼和马哈茂德格鲁效力于土耳其的土耳其队没有晋级淘汰赛,施罗德的德国队也是如此……
这样一来,情况就很明确了——弱队的球星更容易得分。强队之所以是强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阵容中的球员实力比较平均;而弱队往往只能靠自己。进球方面,韩国队和菲律宾队使用了归化球员罗健尔和布拉切。这两名球员在进球榜上名列前茅,但韩国队和菲律宾队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简直一言难尽……
比如过去的几支星光熠熠的梦之队,明明都集结了篮球界的顶级巨星,但他们的数据似乎并不是特别出众。原因是球员实力比较平均,球权不集中。在某个明星球员的手里,因为每个人都是明星。如果弱队控球过多,就会导致一些球员数据很好,但球队却很难赢球的情况。
当然,这是一般情况,并不是所有球队都能照搬。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米尔斯和卢比奥。他们分别是澳大利亚队和西班牙队的后场核心。从统计数据来看,它们也非常漂亮。卢比奥还获得了世界杯MVP和总决赛MVP。此外,世界杯冠军金牌也是本届世界杯的首枚。米尔斯领衔的澳大利亚队原本是夺冠热门,但接连输给了西班牙队和法国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zsbc.com/html/tiyuwenda/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