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击剑队三天内夺得两枚金牌。
称霸世界的姜敏熙以262分保持女子世界第一的地位,而张嘉朗则以252分重回男子世界第一。
随后,何诗贝在自由泳项目中获得两枚铜牌。
我为他们在奥运上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在深入研究这些奥运健儿的成长经历后,我也发现了港式教育的魅力。
01
——万妈看世界——
兼具民事和军事技能的奥运选手
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教育与国际接轨。
既有以DSE为基础的本地教育,也有世界领先的IB课程、AP、A-Level等。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升学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今年香港奥运健儿不仅在体育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在学术上也是公认的佼佼者。他们也是香港多元化教育制度的受益者。
尤其是蒋敏熙和何诗贝,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蒋敏熙已经出现在荧幕上很多天了。尽管她有着林志玲那样的甜美面孔,但与她在赛场上的表现相比,她的美貌根本算不了什么。
被网友称为“笑剑女王”的蒋敏熙,是创造香港队历史的风云人物。
她是第一位赢得世界杯(四次)、大奖赛(两次)和奥运会(一次)的香港女剑手。她也是香港第一位世锦赛奖牌获得者,并多次排名世界第一。
在奥运金牌得主的光环下,她也是顶尖大学的赞助人。
小学及中学分别就读英国学校协会辖下的笔架山小学及沙田书院。
ESF是香港历史悠久的国际学校,拥有众多IB尖子生,培养了众多来自哈佛、哥伦比亚、斯坦福、牛津、剑桥等名校的学生。
2012年,蒋敏熙以IB成绩41分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主修国际关系,辅修心理学。
本科毕业后返回中国人民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学位,并于2021年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她的梦想是在联合国工作,这些过去的教育经历为她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何诗贝被誉为“香港女飞鱼”。
她是爱尔兰和香港混血。她在香港生活和长大。她4岁进入游泳班,6岁正式接受游泳队训练。
他现为香港首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世界青少年游泳锦标赛及亚运会游泳金牌得主。他曾五次当选“香港杰出运动员”,是多项香港及亚洲游泳纪录的保持者。
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的何诗贝,在体育和学习方面也表现出色。
但与遵循IB国际体系的江敏熙不同,何诗贝在香港接受了本地教育。
小学就读于天主教圣保禄小学,毕业后升入直属中学——圣保禄中学。
这是一所香港传统女子一级强校,也是DSE高分生的摇篮。今年DSE前10名的高分生中,有两名来自何诗贝的母校。
在香港高考DSE,何诗贝在7科(通识5*、英语5、数学5、商业会计及金融概论5、语文4、化学4及英国文学4)取得35分的好成绩)。
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运动表现,何诗贝顺利考入美国密歇根大学,在这里主修心理学。
今年巴黎奥运会4X100米混合泳中,由何诗贝、欧启骏、阚绰通、谭凯琳组成的香港队队员的背景也令人惊叹。
年仅22岁的简绰桐是何诗贝的师妹,就读于密歇根大学。
欧开骏被誉为“游泳界的蔡依林”。他是18项香港纪录的保持者,并曾代表香港参加多项世界赛事。
她还以DSE 6科23分的成绩成为体育“武汉冠军”,并获得奖学金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谭启莲就读于传统名校拔萃女书院,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运动学。她代表香港参加了两届亚运会和两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香港多元化的教育发展路线,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家庭和职业发展选择高等教育的道路,避免失学的恐惧。
02
——万妈看世界——
职业运动员不必选择其中之一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极其有限,他们常常在学业的黄金时期为了追求运动梦想而放弃学业。
但除了走学业路线、坚持刻苦训练完成学业外,香港还为全职运动员提供更多教育机会。
今年奥运会花剑金牌得主张嘉朗走的是体育专业路线。
从北角官立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传统名校英华书院和体育明星云集的林大辉中学。他在四年级时辍学并成为一名全职运动员。
他的父母都是非常有远见的。作为篮球运动员,他们知道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短暂的,所以他们同意张加郎的说法,如果他在两年内没有取得成绩,就返回学校。结果不负众望,“香港剑神”诞生了。
但尽管在体育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张嘉朗并没有忘记自己对学业的追求。
2022年,他与另外五名优秀运动员通过“优秀运动员入学计划”考入香港浸会大学体育及康乐管理课程。
(图 | 2022年入读浸大的15名精英运动员)
香港名校针对体育等特殊才能的学生制定了录取政策。
浸会大学于2016年推出“精英运动员招生计划”,迄今已录取70多名运动员。
后来,该计划进行了优化,改为“天才运动员招生计划”,专门为优秀运动员发挥其在体育和学术方面的潜力而设计。
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设有学生运动员入学计划(SAAS);
香港教育大学将于2022/23学年推出精英运动员提名计划,支持香港年轻运动员并表彰他们的成就,为香港体育发展作出贡献。
岭南大学推出的顶尖运动员直录计划(DESTA)不仅提供医疗保障,更提供高达港币40万元的奖学金;
香港大学实行顶尖运动员直录取计划后,吸引了众多顶尖运动员报名,如奥运击剑运动员崔世安、奥运乒乓球运动员林绍恒等。
不仅在大学层面,事实上,香港的体育基因从中小学就被注入。
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自2001年起推行“学校体育推广计划”。
让香港中小学及特殊学校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发现学生的体育潜力。
香港的击剑和游泳实力日益增强,特别是击剑,一年内夺得两枚金牌,跻身世界顶尖队伍之列。这些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香港对体育的重视。
过去,击剑是贵族活动,但随着香港经济腾飞,中产阶级崛起,经济适用家庭越来越多,学习击剑的学生逐渐从中学升入小学、幼儿园,有的甚至进入了幼儿园。早在3岁就开始学习。
据业内人士透露,香港击剑运动员人数保守估计高达2万人,主要来自大学、中小学队以及香港击剑总会旗下近50所私立击剑学校。
03
——万妈看世界——
填鸭式教育已成为过去
早前,香港教育被称为应试教育。
但今年的奥运健儿全面开花,不仅打破了这一传闻,也让香港追求全人教育的理念一夜之间为世人所知。
蒋敏熙的经历想必大家都听说过。 11岁之前,他探索了跆拳道、滑冰、古筝、绘画、芭蕾……;
11岁时,他在父母的鼓励下开始接触击剑,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击剑女王”。
如今,她精通各种才艺,拥有跆拳道黑带,还有钢琴演奏水平。她是当之无愧的名校才女。
何诗贝的音乐才华不容小觑。她4岁开始学习钢琴,现已考取钢琴八级。同时,她也是时尚界的宠儿。
欧尊不仅在学业和游泳方面成绩优异,除了体育之外,他还尝试拍电影、音乐MV、写书。此前他客串《春娇救志明》曾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提名。
人们普遍认为,运动员可以通过获得高额比赛奖金和代言来赚很多钱。
但事实上,只有1%的运动员能够实现这个梦想,而99%的人却淹没在人群中。
一旦退役进入社会,曾经在比赛中风光无限的运动员很容易因为没有更多的技能而成为弱势群体。
香港采用全人教育,沿袭欧洲教育模式,培养国际视野,强调学术自由和开放的教学环境,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运动员发展多元化兴趣和找到第二专长。
所以今年我们看到很多香港奥运选手都是文武双全。即使他们选择退役,他们仍然可以在下一个领域成就自己。
因为港式教育的魅力,大批内地中产家长愿意送孩子去香港读书,接受中西合璧的港式教育,哪怕花费巨额资金。
近年来,香港推出各类人才计划,也吸引了大量内地家长来港享受名校入学和学费折扣。
2022年底至今年6月底,杰出人才、高层次人才、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计划申报人数已超过32万人。
已获批近20万人,其中逾13万人来港工作或生活。
人才计划无限名额申请将于今年年底结束,未来会如何变化无从得知。
与此同时,人才计划也将在今年下半年进行一次大审查,因为它在爆炸后引进了大量不符合要求的人才。
随着香港教育声誉不断上升,未来升学竞争将异常激烈。只有获得香港身份,才能与顶尖学者竞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zsbc.com/html/tiyuwenda/7069.html